世界各地,都有自己著名的画作。
每一种画作,都结合了自己对诗意的理解。
莫奈的《睡莲》,光影流连。
《睡莲》
梵高的《星空》,想象惊艳。
《星空》
达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,神韵浮现。
《蒙娜丽莎》
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恢弘悠远。
《千里江山图》
中国人,一直是诗的后裔。
无论是春秋的《诗经》、两汉的《乐府》、亦或是盛唐的诗词风流,都滋养了每一代中国人的内心。
无论是黄毛稚子,又或是耄耋老人;无论是恬隐乡村,又或是侨居海外,只要是中国人,都能在心底浅吟低唱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农民工读诗人李小刚
工业革命,是人类文明的鞭子,让人类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。被催动了近三百年的全世界,似乎都在资本的鞭笞下忘了诗意。
但中国人,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没彻底忘记那一份诗意的民族,才会在让沉睡百年的中式风格依然留在自己家中,而非博物馆里。
原始结构图
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中式案例,来自大华铂金瑞府。151平的空间里,设计师柯小芳用她的视角,诠释了传统与现代、奢华与朴素之美。
一进门,胡桃木的气质瞬间打动人心。相比起其他木质,胡桃木手感较润,相当于木质材料中的“雪媚娘”。
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,当一个人风尘一路终于回家的时候,当然希望,家是温柔的。
左手边是餐厅与厨房。民以食为天,每个传统的中国人都把正餐看成一天中最重要仪式。
因此,餐桌用的是胡桃木的芯材。芯材颜色较深,蒸洗之后更偏向深巧克力色,抛光之后更显奢华。给家人聚餐的氛围增添了仪式感。
右手边,一个大气的储物柜撑起了对应餐厅的结构感,左右平衡相生相长。换鞋凳嵌入立柜,成为了归家的缓冲。
往前看,二十四柱木栅是建安的风骨,不加雕饰,充满力量。在客餐厅之间,是物理的隔断,但又是气质的通道,预示着走进客厅后的豁然开朗。
就像诗人格律,房屋设计也有暗章。如果说玄关处的设计,是设计思维的破题,那么客厅的开放,就是文化理念的传达。
以竹为意象的色彩布置,是对古典沉郁的冲淡。一幅黄山迎客松的山水画,不抢色泽位置,却占住了客厅气韵的原点。
就整体而言,三面沙发以品字形占据了房间的吉位,让过了动线通道,形成三位一体,但又区分了主次。三幅挂画做为配角,在视野空间之外却有遥相呼应之感。
再看另一侧,电视柜满足的是功能需求,但设计师没有忘却普通人的精神满足。
大理石打底的背景墙,搭配桌角一点红梅,举头再见古色古香的灯笼灯,有点中式赛博朋克的味道。整体空间有红有绿,但在过度之中,却没有半分俗气。
走廊这一幅倦鸟归巢图选的更是恰到好处,所在之处正是通向卧室的转角。流年去静好,倦鸟当归巢,本就是极好的意象,放在此处更有一种“悠然见南山”的写意--非是我去见南山,而是南山来见我。
在过去,书房是日常消遣大部分时光的地方。所以在规划、设计、布置方面都特别用心。
但不同于常规的观念,中式书房其实一般强调的是简单。一桌一椅一方几,一窗一屏一天地,儒释道一家的中国人早就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修行。
现代人也确实没有必要做的这么芜杂,除了把卷宗变为电脑,其实无差。
卧室背后墙面的画被称为“庄周梦蝶”,出自《庄子.齐物论》。“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,蝴蝶之梦为周与?”
整个卧室空间对称大气,通体大衣柜做成宅门模样,豪华而又有安全感。